“各位旅客,上船时请注意安全。”近日,桓台县“银领桓台”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马踏湖景区开展志愿服务,助力应对旅游高峰。近年来,我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立足老同志优势特长,组织银发长者投身产业发展、基层治理、为老服务等多个领域,为城市发展注入温暖能量。
挖掘工业记忆,服务发展大局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,市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老同志熟悉工业历史、见证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,组织开展了“银领有为·淄博工业记忆”主题访谈活动。项目团队深入走访亲历淄博工业崛起的老干部、老专家,通过口述历史,生动记录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历程,为城市留存宝贵的工业文脉。
参与访谈的淄川区退休干部徐勤森表示:“今天把当年的奋斗故事讲出来,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顾,希望能激励年轻一代接续奋斗。”截至目前,访谈内容已覆盖煤炭、陶瓷、医药、化工、电子等多个工业门类,累计采访50余名老同志,刊发访谈视频及配套文章30余期。系列报道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,单篇最高阅读量突破20万。
化解矛盾纠纷,守护社区和谐。在基层治理一线,我市的“银发调解队”犹如社区和谐的“润滑剂”,作用不可或缺。此前,一起因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持续半月未解决,退休后坚守调解一线的李国芝主动介入。“我们先上门查看现场,摸清问题根源,再分头与两户居民沟通,既讲邻里情,也说法律理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,握手言和。”李国芝回忆道。
凭借丰富经验,2016年以来,李国芝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涵盖了婚姻家事、民间借贷、交通事故等多个领域,共计5800余件,成功化解近4000件。2023年,以她名字命名的“李国芝金牌调解工作室”正式成立,为提升基层调解工作质量搭建了新平台。
像李国芝一样,淄川医患纠纷调解员梁军、临淄消费纠纷调解员张桂华、沂源企业纠纷调解员张克修等756名老干部调解员,正活跃在全市各个领域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42个老干部调解室。这支“银发调解队”不仅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,也缓解了相关部门压力,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。
创新“以老助老”,应对老龄化挑战。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,我市积极探索“以老助老”新模式,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立“支部+养老”互助式养老工作机制,将老同志的作用发挥与养老服务保障精准对接,以低龄老人的“老有善为”赋能高龄老人的“老有颐养”。
全市50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已结成帮扶对子2300个,为高龄、特困老人提供榻前问需、送餐助餐、心理慰藉等十项服务,累计帮扶14400余次,服务时长超3600小时,实现了党建引领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养的有机融合,相关经验已获省级部门推广。
实践中,沂源县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的12个社区分队积极行动。国庆、中秋期间,他们搭建“流动剧场”,多支分队轮流献上文艺节目;北麻社区分队走进敬老院,为老人们送去欢乐,并手把手教他们包水饺;富源社区分队组织“百家宴”,邀请居民共享美食,营造了和谐的邻里氛围。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老干部、老同志是社会的宝贵财富。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将持续优化服务平台,完善工作机制,让更多银发长者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,为淄博城市发展持续添彩增色。(记者 刘永刚 通讯员 袁波)
打印